根据2020 年中国最新数据,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三。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 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
早期胃癌几乎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近90%的胃癌病人到中晚期症状明显时才会就医,此时5年生存率不足20%,而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我国胃癌居高不下的死亡率与发现时机太晚有直接关系,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生物全新推出 卫言平® 胃健康早筛系列,涵盖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
卫言平® 系列是一种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非介入性、便于动态检测的检查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级医院检验科、门急诊、体检中心、临床科室等,作为胃癌筛查手段有力支持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行动,助力胃癌的早诊早治工作。
早期胃癌筛查是实现胃癌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胃镜是胃部疾病检查的金标准,但胃镜检查具有侵入性,大众接受程度低,在常规体检中难以普及。
近几年,国内外都推荐“胃功能检查”用于胃癌高危人群筛查,对筛查出来的高危人群再行胃镜检查,以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我国卫健委发布的《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胃癌诊疗指南》都将胃功能检查确定为普查行动的初筛方法。
胃功能无创检测实现胃粘膜“血清学”活检,对于胃健康状况作出进一步判断,有效对慢性胃炎患者等高危人群进行筛查,继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内镜精查,可以及时发现胃部病变的“报警信号”。
是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PG是反映胃体胃窦黏膜外分泌功能的良好指标,可称之为“血清学活检”。
根据生化性质及免疫原性可以分为PG I 和PG II两种亚型,其中胃蛋白酶原Ⅰ(PG I),主要由胃体和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分泌,是检测胃底腺细胞(分泌胃酸)功能的指针;胃蛋白酶原Ⅱ(PG II),由贲门腺和胃窦的幽门腺以及粘液颈细胞分泌,十二指肠上段也产生胃蛋白酶原Ⅱ,PGII与胃底黏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
是由胃窦G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酰胺化胃泌素,主要生理功能为刺激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分化。
G-17是可以提示胃窦黏膜萎缩状况或是存在异常增殖。如果胃泌素17偏高,可能影响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而导致出现胃肠道的疾病,比如胃炎,胃溃疡、胃癌等。血清G-17联合PG检测可以提高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已于1994年被WHO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人类胃癌第Ⅰ类致癌原。目前认为H.pylori感染是肠型胃癌(绝大多数胃癌)发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胃癌的发生是H.pylori感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次于H.pylori感染。因此,在胃癌的筛查流程中,H.pylori感染的检测成为必要的筛查方法之一。在胃癌高风险地区开展根除Hp的基础上,应逐步推广Hp的广泛根除以预防胃癌。
我国建议胃癌筛查人群≥40岁,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需进行胃癌筛查: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