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简称“全球战略”)。全球战略里提出三个关键措施:成功实施疫苗接种、筛查和治疗。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级预防,如果能够成功实施,那么到2050年可以减少40%以上的新病例和500万相关死亡。
世卫组织称,全球战略的发布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标志着全世界194个国家根据今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决议,首次承诺消除一种癌症。
那么我们来看看,要消除宫颈癌,未来10年内,所有国家要实现怎么样的目标呢?
01 到2030年,90%的女孩在15岁前完成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即HPV疫苗)接种;
02 70%的妇女在35岁和45岁之前接受高效检测方法筛查;
03 90%确诊宫颈癌疾病的妇女得到治疗(90%癌前病变阳性妇女得到治疗,90%浸润性癌病例得到管理);
宫颈癌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如果及早发现并进行适当治疗便可以治愈。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如果不采取进一步行动,预计2018年至2030年期间,每年宫颈癌新增病例将从57万例增加到70万例,而每年死亡人数预计将从31.1万例增加到40万例。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宫颈癌发病率几乎是高收入国家的两倍,死亡率是高收入国家的三倍。与宫颈癌有关的巨大死亡负担是全球卫生界数十年忽视的结果。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三级预防应该怎么做?
唯一可以预防的癌症
疫苗接种越早越好
HPV病毒是绝大部分宫颈癌的罪魁祸首,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发现:接种4价HPV疫苗,能够使女性浸润性宫颈癌发病风险下降63%!而17岁以前接种,患宫颈癌风险下降88%!
所以,越早接种HPV疫苗效果越好,首次性生活开始前接种最好。
HPV 疫苗目前明确开发被验证有效且安全的有三类,分别是 2 价、4 价和 9 价。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从能“预防”的病毒类型来看,越高价的疫苗能抵挡的病毒越多。
并且HPV 疫苗对没有感染的 HPV 亚型仍然有预防作用,所以如果已经感染了一种HPV,还是可以接种,因为可以预防其他病毒的类型。
疫苗要打,筛查也不能落下
HPV 疫苗虽然能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但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例如不能清除已经存在的病毒;不能改变已有的病变;不能预防所有的病毒亚型,所以宫颈癌筛查必不可少。
因此,即使打了 HPV 疫苗,也推荐 21 岁以上,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定期做好宫颈癌筛查:
☀ > 3年性生活
从HPV感染到CIN至少需要3-5年。
☀ >21岁有性行为的女性,从21岁开始就要筛查
19岁以下宫颈癌极为罕见。
21~29岁:如果TCT检查阴性,每3年检查1次;
30~64岁(以下任选一):TCT检查阴性,每3年1次;HPV筛查阴性,每5年1次;TCT+HPV筛查均为阴性,每5年1次;
65岁以上:若过去10年内,连续3次TCT检查阴性或连续2次HPV阴性,无子宫颈上皮内瘤(CIN)病史,可考虑停止筛查。若以前有CINⅢ级、原位腺癌病史,应在病变自然消退或临床治疗后持续筛查20年,甚至延长筛查至65岁以后。
有病变其实并不可怕
如果在之前的筛查中,发现宫颈细胞学有异常,或者HPV阳性,应该进行阴道镜检查,再在可疑区域进行宫颈活检,必要时加做宫颈管搔刮。
检查完了,有人就焦虑了,报告上说有病变:
“LSIL”: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那么这两者需要手术吗?会不会发展成癌?
不,这是你不幸中的“万幸”,是定期筛查帮你赢得的“机会”。
无论是高级别还是低级别,其实都是宫颈癌发生必经的阶段,但是要真正成浸润癌大魔王,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可以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这就给了医生和患者很多机会。
图片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公众号
● 拿到LSIL这样的结果,不用太紧张,这代表有一半患者可以自行转归,建议半年随访一次,如果持续两年不消退,那就要及时治疗,以免情况更糟。
● 拿到HSIL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家很焦虑的癌前病变,但还不是癌!不过,并不能放纵不管,临床处理原则很统一:首选宫颈锥切术。
但无论是哪种处理方法,早筛查、早治疗,都可以将宫颈癌扼杀在萌芽状态。
如果不幸被确诊为浸润癌,我们也有手术、放疗、化疗、联合治疗等治疗方式,良好的管理对预后有很大的益处。
最后来总结一下:
● HPV疫苗是有效且安全的,年龄越小接种效果越好。
● 对于小年龄的女性我们只要接种疫苗就可以了,但对于高年龄的女性则需要疫苗接种和定期宫颈癌筛查来确保万无一失。
● 当我们面对检查异常的时候,也不需要过度恐慌,做好定期复查和筛查,及时治疗都可以将宫颈癌扼杀在萌芽中。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生物Cermiss®宫颈癌筛查系列是一个宫颈癌初筛检测品牌,集HPV检测TCT细胞诊断于一体,致力于为女性宫颈健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我们针对HPV检测系列产品已形成筛查矩阵,为宫颈癌早期诊断、风险分析与明确诊断提供解决方案,符合现行各大指南推荐的筛查路径和卫生经济学评价,满足临床诊疗需求。
本文来源:新京报、丁香医生、
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公众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有违规,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