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胃炎、胃癌两词频上热搜,引起网友关注和热议。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癌症负担》表明,我国是胃癌大国,胃癌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占全世界的44%和50%。此外,我国胃癌患者还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流行病学统计显示,与30年前相比,19~35岁的胃癌患者整整翻了一番。
近日,国内首部《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发布。白皮书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共同发起,是国内第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防控手册。
我国有近半人群
感染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Hp)是目前唯一确定的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菌性病原体,被列为I类致癌因子。它是一种特殊的细菌,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在胃酸中存活的细菌。且胃酸浓度越大,它繁殖的速度越快,还能分泌很多粘附因子,使其牢牢地粘附于胃的上皮表面。它们的生存必须依靠人体不断供给营养物质,同时也对人体产生影响。
这种细菌有着极强的传染性,绝大部分胃癌病例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2018年全球胃癌病例相关数据显示非贲门胃癌占全部胃癌的82%,其中约90%的非贲门胃癌归因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中最常见的包括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胃癌,以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难以自愈,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若不治疗往往呈终身感染状态,严重情况下可引发胃癌。在我国,居民幽门螺杆菌总体感染率近50%,具有人群感染率高、疾病负担重、耐药率高的特征。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健康体检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的重要平台,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已成为国内多数体检机构的常规体检项目或体检套餐内容,主要采用 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Hp血清学检测,其中尿素呼气试验可用于现症感染诊断,血清学检测阳性者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判断是否为现症感染。
那么,如何提早防控呢?
防控策略应在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下,以基层为重点,把幽门螺杆菌防治融入当地政策。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胃癌防控最有效的策略,通过 有效管理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有效减少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风险。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因素的主动监测是准确评估疾病负担、制定防控策略的前提和基础。主动监测主要涵盖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耐药变化趋势监测、以及感染所致相关疾病信息。 针对广大农村地区,应将幽门螺杆菌检测纳入健康体检,将相关监测内容纳入疾病监测网络。
在此次发布的白皮书中,针对不同感染人群提出了不同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首先,对于胃癌高发区的人群采取“筛查-治疗”策略,这是由于中国胃癌高发区人口集中了相当比例的胃癌病例,对人群实行幽门螺杆菌感染干预是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可降低43%-52%的胃癌发生风险,从高发人群入手干预符合中国国情的策略选择。
白皮书中特别强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应重视合理诊疗及根除治疗。根除治疗应遵循“检测-治疗”原则,一旦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无抗衡因素存在,均应鼓励进行根除治疗。
对于家庭的诊疗策略,白皮书明确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庭成员是持续存在的传染源,与其共用生活器具和密切接触是导致部分其他家庭成员感染的重要原因,如果家庭成员中仍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存在,即使个别成员根除治疗成功,也存在较高的再感染风险。家庭成员中与感染者共同居住的成年人,如无抗衡因素,应积极检测和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家庭成员的感染和再感染风险。
如果有这几种情况
需要尽早做检查
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人群感染率高、疾病负担重和耐药率高的特征。对于存在危险因素人群,每年1次的幽门螺杆菌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存在危险因素人群包括:
● 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
● 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人;
● 60岁以下患者存在未经评估的消化不良症状的人;
● 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奥美拉唑等药物的人;
● 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的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还要做好这些事:
1.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重餐饮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增强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提倡分餐制,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和饮用受污染的水;
2. 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食物,多吃新鲜食品;
3. 避免过于粗糙、浓烈、辛辣食物及大量长期饮酒;
4. 增强健康理念,定期体检。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健康时报
由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生物整理发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