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联性可以说早已形成广泛共识。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所知唯一能够在人体胃部生存的微生物,已被WHO癌症研究机构归为I类致癌原。
幽门螺杆菌(Helicobocton Pyloni),是革兰染色阴性螺旋状细菌。
能够在强酸性环境中生存,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在胃里面生存的细菌。从口腔进入人体后,黏附定植在胃黏膜小凹及其邻近表面上皮而繁衍,机体难以自发清除,从而造成持久和终身感染。
幽门螺杆菌的杀伤力有多大
幽门螺杆菌有三个武器——尿素酶活性、运动性和黏附能力,使得它可以在高胃酸、低氧气的极度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并繁殖。
幽门螺杆菌可长期稳定地定居于胃窦部,具有尿素酶,能分解尿素产生氨,并能分泌细胞毒素,引起炎症及免疫反应。幽门螺杆菌一旦入侵我们的胃,就可以持续存在,经年累月在胃里搞破坏。
目前已经发现幽门螺杆菌是一系列胃部疾病等罪魁祸首,包括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部的恶性肿瘤,如胃癌和胃淋巴瘤。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胃黏膜就会进入慢性胃炎状态,少部分感染者(略多于 10%)还会出现更麻烦的胃溃疡或者十二指肠溃疡,如果经常饮酒、吃止痛药物,可能有协同作用,更容易导致溃疡出现。
更少数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最终会引发胃癌。胃癌中的多数属于肠型胃癌,而肠型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大部分人:几乎无症状,但几乎均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即幽门螺杆菌胃炎。
少部分人:口臭、胃痛胃胀、反酸、打嗝。
引起疾病: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5%~10%发生消化不良,约1%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MALT)瘤]。
传播方式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可以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的致病菌,主要通过经口途径传播。
● 口口传播: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唾液传播,吃饭时未使用公筷、咀嚼喂食给儿童等都可能因为唾液传播而导致感染幽门螺杆菌。
● 粪口传播: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粪便中也会存在这种病菌。如果不小心触碰到手上,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碰到马桶、厕所门等,其他人接触到也会容易感染。
注 意: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和水也可能感染
全世界上有50%的人群是幽门螺杆菌的携带者,而在中国,这个比例会更高一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60%,约8亿人携带幽门螺杆菌!(数据来源: 2017年《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外理共识报告》)
哪些人需要检查幽门
幽门螺杆菌很容易出现“一人感染,全家中招”的情况。所以,家里人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全家最好都去检查一下。
如果出现这几种变现,也要当心:
○ 消化不良:出现饱胀感、厌食、消化不良;
○ 反酸、烧心:胃酸过度分泌所致;
○ 腹痛、嗳气:幽门螺杆菌造成胃溃疡引起;
○ 口臭严重:幽门螺杆菌导致肠胃消化不良,食物无法被完全消化导致口腔异味。
那么,每个人都要做幽门螺杆菌检查吗?
40 岁前:
没查过幽门螺杆菌的,可以去检查一次;
40 岁之后:
建议直接做胃癌筛查,不用单独查幽门螺杆菌;孩子一般不用查,做好预防,通常建议成年后再检查治疗。
什么情况下,感染Hp需要根除:
以下是《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推荐的根除指征:
1.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2.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3.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
4.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或糜烂(☆);
5.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胃次全手术切除(☆);
6.计划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7.患有胃癌、胃癌术后或有胃癌家族史(☆);
8.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9.患有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
1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人(☆);
11.其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新胃息肉、Menetrier病)(☆)。
12.证实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但在感染人群中真正能患上胃癌的也就1%左右,而且这1%还多见于溃疡病患者。如果发现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既不要惊慌,也不能忽视,如有需要请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并治疗。
胃癌的发生除了有幽门螺杆菌在作祟,还有免疫力弱、遗传因素、长期精神压抑、喜欢吃腌制食品、抽烟嗜酒等,与幽门螺杆菌协同作案,最终招来胃癌。
如何预防方式
勤洗手 洗手应着重清理手心、手背和指尖缝隙,不要给幽门螺杆菌留机会。
减少生食 幽门螺杆菌的弱点就是不耐热,水烧开再喝,肉做熟再吃,牛奶也要消毒后饮用。
定期消毒餐具 减少细菌,保证入口物品的卫生。一般的高温蒸煮即可杀灭餐具上的幽门螺杆菌。
使用公筷 家里有感染患者应选择使用公筷,直至感染者完全治愈。
定期更换牙具 使用一段时间漱口水和抑菌牙膏,缓解口腔炎症,牙刷三个月换一次。
多锻炼身体 提高自身免疫力。